莆田人习惯把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这五天称为“五日岁”。部分初一到初六的风俗如下:
- 初一:早上,各家各户会在自家门前放一挂鞭炮,主妇们忙着祭拜先祖,通常以线面、烛、炮等为供品。祭拜完毕,全家开始吃线面,名曰长寿面。因莆田方言面与“命”是谐音,故吃面寓意长命。孩子们也会穿上崭新的衣裳、鞋子,吃完长寿面就跟长辈们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彼此道喜,祝福新春大吉大利。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健康长寿,长辈则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
- 初二:因莆田遭受倭难的历史而形成特有的忌俗,初二不互相串门拜年。
- 初三:莆田人叫“开门日”,沿街商铺会把自家经营的店门打开,点上一串鞭炮,寓意开门大吉、生意兴隆。
- 初四:乡村、社区里会聚集着一群男童,在小锣鼓队簇拥下,穿行于村庄、街道,挨家挨户乞钱乞草。这一天,有的地方有“娘妈请花”民俗。即那些新婚未生育或已婚未生子的妇女,会拈香膜拜,向“娘妈”请花,祈愿“娘妈送子”遂其心愿。黄昏时分,宫庙前会堆起当天乞来的一大堆稻草,经过宫庙主事者一定仪式之后,点燃稻草,待烧透,家家户户会用长铁钳争着去夹未燃尽之柴火,并迅速返回家中,把余火送入自家的灶堂,俗称“夹火母”,祈愿财源滚滚、财如烟起。晚上,一家人会像除夕夜一样围炉吃年夜饭,莆田人称“做大岁”。
- 初五:按照初一的做法,同样要吃长寿面、穿新衣裳,给长辈拜年,彼此祝福,也可与亲朋好友结伴一同踏青、游春、赏景。
- 初六:莆田人会把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剩下的饭菜拿出来加热吃掉,俗称“吃隔岁”。
莆田初一到初六的风俗丰富多彩,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强化宁德-福州-莆田滨海发展带交通廊道通行能力。加快推进G228线福鼎佳阳-诏安铁湖岗公路福州段等建设。
强化南平-福州-平潭的山海协作、陆岛一体发展带的廊道通行能力。推进S211线秀屿南日岛-闽清云龙公路、S501线平潭环岛路等建设。
加快建设城际铁路F1线(福州-长乐机场),规划新建城际铁路F2线(莆田-长乐机场)、F3线(宁德-长乐机场),服务福州主城区-滨海新城、莆田-福州市区、宁德-福州、平潭-福清-福州、闽清-福州、闽清-福州新区等城际就业通勤需求,打造1小时通勤圈。
2022年初中入学的文件如下:
符合施教区划片要求的适龄少年儿童户籍迁入及房产取得时间须在2022年7月30日前。从2023年开始,户籍迁入及房产取得时间须在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
2.中心城区符合施教区划片要求的适龄少年儿童需提供户口簿、房产证明信息。
房产证明是指(以下材料之一):A不动产权证,B房产证,C土地证,D有效的购房备案表,E有效拆迁合同,F门牌证(仅指世代城区老居民、因房屋年代久远,无法提供房产证的,须提供门牌证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G居住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公房的须提供单位证明和莆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出具的父母在报名学校所在县(区)无房产证明(从2023年秋季起,该证明相当于自然资源部门备案的租房合同,作为入学依据)。
3.中心城区适龄少年儿童与户主(父母)持有片区内户籍和与户籍同一地址的房产证明,或者适龄少年儿童及父(母)与户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持有片区内户籍(须在同一户口本)和与户籍同一地址的房产证明。
4.中心城区适龄少年儿童户籍在片区内且户主是适龄少年儿童本人的(称“独立本”),持有户籍同一地址的本人或父母的房产证明,若房产所有者为其父或母的,须提供父子(女)或母子(女)关系证明。
5.对符合《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化解商业办公房地产库存的通知》(莆政综〔2017〕24号)和《关于规范库存商业办公房地产分割(合并)销售管理的通知》(莆建房〔2017〕20号)等相关文件可进行分割销售的商业办公用房,2021年5月1日前,购买商业办公用房并实际入住的业主,其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进入公办学校起始年级,可纳入就近入学片区;2021年5月1日起(含),购买商业办公用房并实际入住的业主,其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进入公办学校起始年级,按照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情况就近统筹安排入学。
6.中心城区户籍迁入及房产取得时间符合入学要求,但房产属共有产权的,适龄少年儿童本人,父母或祖父母(含外祖父母)共有(以下简称户主)房产持有比例高于51%(含)的适龄少年儿童,享受招生划片就读:房产持有比例低于51%的,户籍符合学校划片条件的适龄少年儿童,按照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情况就近统筹安排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