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质地貌,其主要特点是地面上呈现出的凹陷和突起。这种地貌形态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如宁夏、甘肃和新疆等地。穹窿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风力、水力和冰川等自然力的共同作用,使得地表的土壤和岩石受到侵蚀和搬运,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地貌景观。
穹(qióng)
这个读音主要用于表示天空、穹顶等含义。在诗词中,这个读音一般属于平声,因为平声字通常用来表达开阔、悠扬、向上的意境,而“穹”字所代表的天空正是这种意象的典型代表。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其中“穷”字读平声,与“穹”字的平声读法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高远、辽阔的意境。
天堑穹窿,方山如炬。四川威远,拥有高达640余平方公里的穹窿地貌,被称为“世界第七大地质奇观”。威远先民凭借方山之险,修筑了华夏第一的古砦群落(“砦”同“寨”),借以抵御外侵、躲避战乱、预防匪患和瘟疫,如今成为威远旅游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