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né zhā nào hǎi
意思:哪吒又作那吒。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相传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弟子之一,在天宫任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出生时,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吒”字,所以起名哪吒。他三岁就下海,闯下大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刮鳞。
《哪吒闹海》中表现想象力丰富的句子有:
龙宫里的那些“反派角色”,比如担当运输功能的乌龟和蝠鲼们,让人眼前一亮。
四海龙王为三太子敖丙举办的追悼会上,设计人员的想象力更是让人大开眼界:敲龙宫编钟的是八只脚的章鱼,充分发挥了人家手多的优势;大肚子、肺活量大的青蛙担任吹鼓手;鲨鱼们担任弦乐师;同样腿多的螃蟹则是龙宫架子鼓的第一人选;鲸鱼则和几条小鱼上演了经典的大鱼吃小鱼的把戏;扇贝里藏着的原来都是美丽的舞女。
哪吒闹海这个故事中,哪吒的人物个性鲜明。他勇敢无畏,面对强大的东海龙王毫不退缩;他智慧过人,能够巧妙地化解危机;他坚韧不拔,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不放弃;他正直无私,为了百姓的利益不惜与权贵对抗。这些品质都使得哪吒成为了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