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原文如下:
>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天色渐晚,“不适”指不悦,“古原”指乐游原。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登乐游原》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诗人通过对夕阳无限美好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和追求,也表现出对大唐帝国走向没落的忧虑。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豀生、樊南生,出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并非某个具体的村庄。他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擅长写爱情诗,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表达了想要世人牢记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这首诗诗记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基调,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颇深。
玄宗之悲,马嵬之变,义山之叹都在荒诞,对比,反问中表现出极大的讥讽意味。
最后一联点明题旨,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