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叶片荧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叶片表面的裂纹和缺陷。以下是一般的荧光检测步骤:
1.准备工作:将待检测的发动机叶片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污垢。
2.涂覆荧光剂:将荧光剂涂覆在叶片表面,使其均匀分布。
3.紫外线照射: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涂覆了荧光剂的叶片表面,荧光剂会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出荧光。
4.观察荧光:通过观察荧光的分布和强度,可以判断叶片表面是否存在裂纹和缺陷。
5.记录结果: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包括裂纹和缺陷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荧光检测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但它只能检测出表面的裂纹和缺陷,对于内部的裂纹和缺陷则无法检测。因此,在进行荧光检测之前,需要先进行其他的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以确保发动机叶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航空博物馆雕塑的三个人头是美国空军的三位创始人:威廉·“比利”·米切尔、霍华德·霍克和卡尔·斯佩兹。米切尔是美国空军的第一位总司令,他领导了美国空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期间的重要战斗。
霍克则是一位著名的航空先驱和设计师,他在20世纪早期设计了许多重要的飞机。斯佩兹是美国空军中的重要领导人,他在二战期间担任了战略轰炸司令部的指挥官。这个雕塑是对这三位杰出的美国空军领袖的致敬,也代表了美国空军的悠久历史和传统。
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受命组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1956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导弹梦、航天梦的元年。
1970年,中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1975年,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第一次实现人造卫星“收放自如”。
1981年,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随后“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神州四号”陆续顺利发射升空。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穿越大气层,不远万里为浩瀚星空增添了一抹中国红,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7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号”用相机掀开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纱。
2008年,“神州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完成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更高精度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月壤特性、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刷新中国航天新高度。
2012年,“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载人“太空之吻”。
2013年,“嫦娥三号”成为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2016年,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2018年,“嫦娥四号”带着“玉兔二号”来到了月球背面,开启月球探测新旅程,为人类首次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2019年,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次完成海上发射,填补了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射技术的国家。
2020年7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发射升空,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0年11月,“长征五号”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