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英歌飞蛇”是指潮汕英歌舞中的一个角色,也称为“英歌舞飞蛇”,通常由一人扮演。这个角色的原型是《水浒传》中的时迁,绰号鼓上蚤。
在英歌舞中,飞蛇需要进行耍蛇和翻跟头等表演,尤其是前空翻,以此来最大程度地还原人物形象。飞蛇通常起着探路的作用,在潮汕英歌舞游行活动中进行表演,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但据主修《潮州府志》的清顺治潮州知府吴颖的《潮州风俗考》中载:“农者春时数十辈插秧田中,命一人挝鼓,每鼓一巡群歌竞作,连日不绝,名曰‘秧歌’。”秧歌的“秧”的潮州读音与“英”字颇相近,由于在民间辗转流传,久而久之,便可能转化为“英歌”。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英歌舞所唱内容是歌颂梁山泊好汉,歌唱他们的英雄事迹,即为“英雄之歌”简化而成。而所说的“因歌”、“莺歌”皆因与潮汕音相近或相同而得。